临夏自古以来以皮毛交易闻名全国,与皮毛交易应运而生的皮子加工业也相当繁荣,由于临夏四季分明,冬季相对寒冷,人们防寒御寒需求较大,临夏皮艺手工加工行业也随之产生,并不断发展壮大。
临夏皮艺手工加工技艺是用羊皮、羔皮、狗皮、狼皮、狐狸皮、老鼠皮等动物皮毛的制熟、加工、拼色、制衣、制帽的民间手工技艺。收皮是第一步,也是关键一步。皮子的毛色、大小、薄厚以及毛的长短、花形都有严格的要求。比如羊羔皮较轻,毛色花形好看,藏族人偏爱,尤其用在嫁妆中,而毛长的羊皮一般做大衣,保暖性要好很多。二是晒。这一步也叫“阴晒”,一般以晒干为止,但切记不能阳光直射,也不能久藏不晒,以免脱毛。三是凑。一般以300—500张为一批。但早期人们生活条件较差,不可能达到这么多量。四是沾水。用盐按比例勾兑盐水,拿刷子将皮子用盐水浸湿。五是进缸。缸内倒入30度左右的水,加入皂角化开,再把皮子放进缸内,人站进缸内踩踏皮子,清洗皮子上的油脂。六是淘涤。将洗去油脂的皮子用活水刷洗干净。七是控水。一般将淘洗的皮子一张张摞起来,用皮子自身的重力挤出多余的水分,但有时挤不干净的再用手一张张甩干。八是下缸。将硝和盐按比例用温水化开(水温很重要),把皮子一张张放进缸中,然后在缸中放置一晚。九是水铲。捞出皮子,控干水,用铲刀铲除皮子上多余的肉和脂肪碴子。十是泡水。再次加热硝水(15-20度),浸泡皮子,然后拧干。十一是撒面。将拧干的皮子一张张铺展,撒入玉米面或糜面。十二是发酵。将撒了面的皮子卷起来(羊皮一张为一卷,羔皮五张为一卷),放进缸中发酵(密封一天)。之后再次加热硝水(比前一次温度要高),将皮子放进锅中展开,再次浸泡,拿出后拧干,再撒入玉米面或糜面,再卷进缸中发酵一天,如此重复,羊皮重复十次(称为十硝),羔皮重复七次(称为七硝)。十三是出缸。拿出皮子,在日光下暴晒,以至晒干。十四是除面。将晒干的皮子沾以清水,铲除皮毛上的面碴子。十五是拼毛路。凭借经验将毛色和毛路相近的皮子按照需要制作的要求拼接。十六是找毛(多用于羊皮)。用钊子将拼好的皮毛进行处理,力求毛路均匀,稀疏相近,以防成品薄厚不匀。十七是裁剪缝制。十八是除面。用棍子将皮毛里面的面敲打干净。十九是调洗。用刷子沾清水刷与毛上,再用棍子拍打,打出原有的花色。
近年来,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,动物皮毛加工完全依靠化工方法,该工艺匠人数量急剧减少。化工原料加工的皮子不易存储、影响环境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,而传统手工制作的皮子存放长久,对人体无害且环保。不仅如此,传统的工艺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见证着我国古代手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,因此,保护临夏皮艺手工加工技艺十分必要。2020年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Copyright 2022-2023 临夏广河县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.陇ICP备2022002248号-1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20号